理想董事長焦家良委員攜提案出席雲南省兩會
1月25日上午,政協雲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昆明開幕。焦家良委員攜《標準化賦能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提案出席會議,呼籲全麵推進雲茶產業標準化發展。
今年的省兩會,是在“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動員全省上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幹、紮實工作,確保雲南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麵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為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而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焦家良委員提交的《標準化賦能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提案,積極參政議政,建議完善雲茶業全產業鏈的標準化建設,推動雲茶產業深加工工藝技術標準建設,提升雲茶精製能力,實施雲茶品牌戰略,創新標準化“母子商標”打響雲茶品牌,建議政府聯合企業+科研院校+金融機構合力構建標準化的普洱茶“公共倉”,為雲南發展建言獻策。
《標準化賦能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提案全文
焦家良
我國是世界茶葉標準最多的國家,雲茶產業基本形成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主體,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補充,覆蓋全產業鏈的較為完善的茶葉標準化體係。但是對於雲南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等標準體係不健全、技術滯後,與全國和國際有機標準接軌不足等一係列問題。
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已成為雲茶產業的必然選擇。茶葉標準化對於雲茶產業來說,是提高產品質量的保證、是創造和培育品牌的核心、是技術推廣和產品創新的關鍵,更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雲茶發展的必經之路就是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首當其衝,推進雲茶產業標準化建設戰略,才能一改雲茶“一流麵積,二流產量,三流品牌,四流模式”的窘境。
疫情過後,茶葉標準化生產優勢將逐步體現,全麵推進雲茶產業標準化發展建議如下:
一、完善雲茶業全產業鏈的標準化建設。貫徹落實到產、供、銷的各個環節,加強茶葉良種推廣、加工技術等領域的標準研製,推行好用、實用、管用的高質量標準。精心構築雲茶品質保障“防火牆”,對全省茶園實施茶園證管理,以物聯網技術,對雲茶企業進行統一編碼,統一在包裝上印製防偽標識,便於消費者用手機掃描、上網等方式查找生產企業、原產地茶園位置及麵積等信息,保障了雲茶從生產到交易到茶杯的全程跟蹤與溯源。
⠀
二、推動雲茶產業深加工工藝技術標準建設,提升雲茶精製能力。加大精深加工設施、設備的改造提升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新工藝、新產品、新包裝等標準化技術研究。深度開發雲南普洱茶、紅茶、白茶等特質功能,擴大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加強茶飲料、茶膏、速溶茶、茶籽油等產品研發,加大茶保健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減肥品等雲茶係列衍生產品開發,促進產品結構多元化發展,提高雲茶產業全價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
三、實施雲茶品牌戰略,創新標準化“母子商標”打響雲茶品牌。在雲茶品牌管理中創新使用母子商標管理〔母商標(雲茶)+子商標(企業、大戶自注冊商標)〕,母商標主要用來樹立雲茶產業品牌形象,子商標主要明晰生產企業。同步創響雲茶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擴大雲茶的知名度。堅持扶優扶強,支持企業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省內知名、國內領先的茶業集團。
四、政府聯合企業+科研院校+金融機構,構建標準化的普洱茶“公共倉”。嚴格按照進倉檢驗、出倉檢驗、全程智能化監控、每年抽樣檢測等程序,做到環境可控、年份可控、質量可控和產品追溯可控,實現科學、標準化規範信息化倉儲。
雲茶產業轉型升級、多元開發利用、品牌打造提升、國內外市場拓展等重點領域,不斷努力,開拓創新,努力把雲茶產業打造成為生態高效、產品安全、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現代農業產業。